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老版查看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教学科研旧栏目 >> 学术交流 >> 正文
生工学院张兴桃教授:短链PFCs暴露小鼠产生肝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
发布人:  发布日期:2020年12月21日

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张兴桃教授将在我院作学术讲座,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前往。

题目:短链PFCs暴露小鼠产生肝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

时间:2020年12月22日14时40分

地点:实验楼A521

内容简介:

全氟化合物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大量持久存在于环境中,同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,它们对环境甚至人体的污染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点研究问题。全氟化合物具有疏油、疏水和极低表面张力等特殊理化性质,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品的制造。有关PFCs毒理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对比上海市人体血清中全氟化合物浓度和国内的相关研究,上海市人体血清中PFOA处于较高浓度水平,PFOS处于国内中等水平。另外,对比世界范围内其他相关研究结果,上海市人体血清中PFOA和PFDA的平均浓度最高。短链的作为长链的替代品,被广泛应用,且已在人血清、精液和母乳中检出,浓度有逐年增高的趋势。

研究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的溶液分别暴露小鼠,连续暴露28d后,研究了其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、基因和生化酶活性影响。其中利用HE染色观察了暴露后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;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(Q-PCR)技术定量分析了肝脏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、相关蛋白和酶活性的变化;结合利用RNA-seq技术分析了暴露后小鼠肝脏组织的转录,分析了暴露后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变化。结果表明:长期PFCs暴露小鼠产生明显的肝毒性,为分析这类物质对人类的潜在健康风险提供评估奠定基础。